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_11 图 (深度优先遍历、广度优先遍历)
阅读量:3966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5-24

本文共 6819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2 分钟。

Java数据结构与算法_11 图


本人是个新手,写下博客用于自我复习、自我总结。

如有错误之处,请各位大佬指出。
学习资料来源于:尚硅谷


图基本介绍

为什么要有图?

前面出现了线性表和树。

线性表局限于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的关系;
树也只能有一个直接前驱也就是父节点;
当我们需要表示多对多的关系时, 只有图能满足条件。

图是一种数据结构,其中结点可以具有零个或多个相邻元素。两个结点之间的连接称为边。 结点也可以称为顶点。如图: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
图的常用概念

  1. 顶点(vertex):如图
  2. 边(edge):如图
  3. 无向图:顶点之间的连接没有方向,比如A-B:即可以是 A-> B 也可以 B->A 。
  4. 路径:比如从 D -> C 的路径有 :D->B->C 或 D->A->B->C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  1. 有向图:顶点之间的连接有方向,比如A-B:只能是 A-> B 不能是 B->A 。如图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  1. 带权图:如图。这种边带权值的图也叫网。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图的表示方式

图的表示方式有两种:二维数组表示(邻接矩阵);链表表示(邻接表)。

邻接矩阵是表示图形中顶点之间相邻关系的矩阵。对于n个顶点的图而言,矩阵的row和col表示的是1…n个点。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邻接表

  1. 邻接矩阵需要为每个顶点都分配n个边的空间,其实有很多边都是不存在,会造成空间的一定损失。
  2. 邻接表的实现只关心存在的边,不关心不存在的边。因此没有空间浪费,邻接表由数组+链表组成
  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接下来就只用邻接矩阵的方式编写代码。邻接表就不再赘述,和哈希表的实现一样。重要的是之后的图的遍历。

要求:代码实现如下图结构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
完整代码

import java.util.Arrays;public class Graph {
private int[][] edges; // 存储图对应的邻结矩阵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// 测试 int n = 5; // 结点的个数 // 创建图对象 Graph graph = new Graph(n); // 添加边 // A-B A-C B-C B-D B-E graph.insertEdge(0, 1, 1); // A-B graph.insertEdge(0, 2, 1); // A-C graph.insertEdge(1, 2, 1); // B-C graph.insertEdge(1, 3, 1); // B-D graph.insertEdge(1, 4, 1); // B-E // 显示 graph.showGraph(); } // 构造器 public Graph(int n) {
// 初始化矩阵 edges = new int[n][n]; } // 显示图对应的矩阵 public void showGraph() {
for (int[] link : edges) {
System.err.println(Arrays.toString(link)); } } // 添加边 /** * @param v1 * 表示点的下标是第几个顶点 "A"-"B" "A"->0 "B"->1 * @param v2 * 第二个顶点对应的下标 * @param weight * 表示连通性 */ public void insertEdge(int v1, int v2, int weight) {
edges[v1][v2] = weight; edges[v2][v1] = weight; }}

图的遍历

所谓图的遍历,即是对结点的访问。一个图有那么多个结点,如何遍历这些结点,需要特定策略,一般有两种访问策略: (1)深度优先遍历 (2)广度优先遍历


深度优先遍历基本思想

  1. 深度优先遍历,从初始访问结点出发,同时初始访问结点可能有多个邻接结点。深度优先遍历的策略就是首先访问第一个邻接结点,然后再以这个被访问的邻接结点作为初始结点,访问它的第一个邻接结点, 可以这样理解:每次都在访问完当前结点后首先访问当前结点的第一个邻接结点。
  2. 我们可以看到,这样的访问策略是优先往纵向挖掘深入,而不是对一个结点的所有邻接结点进行横向访问。
  3. 显然,深度优先搜索是一个递归的过程

深度优先遍历算法步骤:

  1. 访问初始结点v,并标记结点v为已访问。
  2. 查找结点v的第一个邻接结点w。
  3. 若w存在,则继续执行4,如果w不存在,则回到第1步,将从v的下一个结点继续。
  4. 若w未被访问,对w进行深度优先遍历递归(即把w当做另一个v,然后进行步骤123)。
  5. 查找结点v的w邻接结点的下一个邻接结点,转到步骤3。

示例: 对下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, 从A 开始遍历。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思路分析

  1. A 被访问, 入栈 。进一个顶点,则表示该顶点被访问
  2. B 被访问,入栈
  3. C 被访问,入栈
  4. A - D 不连接,因此 看栈顶的 C 是否能连接 D 。
    不通,所以回溯,将 C 弹出栈。
  5. 这时 栈顶值为 1 -> B , 将当前 currentIndex = stack.peek()
    //peek () 返回栈顶值
  6. 看看 1->B 是否可以连接到 D, 这时可以
  7. 3->D 入栈
  8. D - E 不连接 , 3 -> D 出栈,并 进行 currentIndex = stack.peek()
  9. 看看 1->B 是否可以连接到 E, 这时可以
  10. 4->E 入栈
  11. 依次将栈的值弹出,直到 stack 为空,就退出 while循环

所以结果是:A B C D E


广度优先遍历基本思想

广度优先搜索 类似于一个分层搜索的过程,广度优先遍历需要使用一个队列以保持访问过的结点的顺序,以便按这个顺序来访问这些结点的邻接结点。

广度优先遍历算法步骤:

  1. 访问初始结点v并标记结点v为已访问。
  2. 结点v入队列
  3. 当队列非空时,继续执行,否则算法结束。
  4. 出队列,取得队头结点u。
  5. 查找结点u的第一个邻接结点w。
  6. 若结点u的邻接结点w不存在,则转到步骤3;否则循环执行以下三个步骤:
    6.1 若结点w尚未被访问,则访问结点w并标记为已访问。
    6.2 结点w入队列
    6.3 查找结点u的继w邻接结点后的下一个邻接结点w,转到步骤6。

示例: 对下图进行广度优先遍历, 从A 开始遍历。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简单说明:A入队后 ,A标记已访问,A出队。A的第一个邻接节点B,B标记已访问;A的下一个邻接节点C,C标记已访问。因为再没有邻接节点,所以回到步骤3。B出队。B的第一个邻接节点D,D标记已访问;D的下一个邻接节点E,E标记已访问。因为再没有邻接节点,所以回到步骤3。C出队,无邻接节点。D出队,无邻接节点。E出队,无邻接节点。结束。

结果为:A B C D E


上面的示例看不出什么效果,接下来看另一个示例:

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

深度优先遍历顺序为 1->2->4->8->5->3->6->7
广度优先算法的遍历顺序为:1->2->3->4->5->6->7->8

(如果不知道为什么,可以仔细看看两个遍历的算法步骤,慢慢比对)


完整代码

import java.util.ArrayList;import java.util.Arrays;import java.util.LinkedList;public class Graph {
private ArrayList
vertexList; // 存储顶点集合 private int[][] edges; // 存储图对应的邻结矩阵 private int numOfEdges; // 表示边的数目 // 定义个数组boolean[], 记录某个结点是否被访问 private boolean[] isVisited;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int n = 8; // 结点的个数 String Vertexs[] = {
"1", "2", "3", "4", "5", "6", "7", "8" }; // 创建图对象 Graph graph = new Graph(n); // 循环的添加顶点 for (String vertex : Vertexs) {
graph.insertVertex(vertex); } // 添加边 graph.insertEdge(0, 1, 1); graph.insertEdge(0, 2, 1); graph.insertEdge(1, 3, 1); graph.insertEdge(1, 4, 1); graph.insertEdge(3, 7, 1); graph.insertEdge(4, 7, 1); graph.insertEdge(2, 5, 1); graph.insertEdge(2, 6, 1); graph.insertEdge(5, 6, 1); // 显示 graph.showGraph(); // 测试 System.out.println("深度遍历"); graph.dfs(); // [1->2->4->8->5->3->6->7] System.out.println(); System.out.println("广度优先"); graph.bfs(); // [1->2->3->4->5->6->7->8] } // 构造器 public Graph(int n) {
// 初始化矩阵和vertexList edges = new int[n][n]; vertexList = new ArrayList
(n); numOfEdges = 0; } // 得到第一个邻接结点的下标 w /** * @param index * @return 如果存在就返回对应的下标,否则返回-1 */ public int getFirstNeighbor(int index) {
for (int j = 0; j < vertexList.size(); j++) {
if (edges[index][j] > 0) {
return j; } } return -1; } // 根据前一个邻接结点的下标来获取下一个邻接结点 public int getNextNeighbor(int v1, int v2) {
for (int j = v2 + 1; j < vertexList.size(); j++) {
if (edges[v1][j] > 0) {
return j; } } return -1; } // 深度优先遍历算法 private void dfs(boolean[] isVisited, int i) {
// 首先我们访问该结点,输出 System.out.print(getValueByIndex(i) + "->"); // 将结点设置为已经访问 isVisited[i] = true; // 查找结点i的第一个邻接结点w int w = getFirstNeighbor(i); while (w != -1) {
// 说明有 if (!isVisited[w]) {
dfs(isVisited, w); } // 如果w结点已经被访问过 w = getNextNeighbor(i, w); } } // 对dfs 进行一个重载, 遍历我们所有的结点,并进行 dfs public void dfs() {
isVisited = new boolean[vertexList.size()]; // 遍历所有的结点,进行dfs[回溯] for (int i = 0; i < getNumOfVertex(); i++) {
if (!isVisited[i]) {
dfs(isVisited, i); } } } // 对一个结点进行广度优先遍历的方法 private void bfs(boolean[] isVisited, int i) {
int u; // 表示队列的头结点对应下标 int w; // 邻接结点w // 队列,记录结点访问的顺序 LinkedList queue = new LinkedList(); // 访问结点,输出结点信息 System.out.print(getValueByIndex(i) + "=>"); // 标记为已访问 isVisited[i] = true; // 将结点加入队列 queue.addLast(i); while (!queue.isEmpty()) {
// 取出队列的头结点下标 u = (Integer) queue.removeFirst(); // 得到第一个邻接结点的下标 w w = getFirstNeighbor(u); while (w != -1) {
// 找到 // 是否访问过 if (!isVisited[w]) {
System.out.print(getValueByIndex(w) + "=>"); // 标记已经访问 isVisited[w] = true; // 入队 queue.addLast(w); } // 以u为前驱点,找w后面的下一个邻结点 w = getNextNeighbor(u, w); // 体现出广度优先 } } } // 遍历所有的结点,都进行广度优先搜索 public void bfs() {
isVisited = new boolean[vertexList.size()]; for (int i = 0; i < getNumOfVertex(); i++) {
if (!isVisited[i]) {
bfs(isVisited, i); } } } // 图中常用的方法 // 返回结点的个数 public int getNumOfVertex() {
return vertexList.size(); } // 显示图对应的矩阵 public void showGraph() {
for (int[] link : edges) {
System.err.println(Arrays.toString(link)); } } // 得到边的数目 public int getNumOfEdges() {
return numOfEdges; } // 返回结点i(下标)对应的数据 0->"A" 1->"B" 2->"C" public String getValueByIndex(int i) {
return vertexList.get(i); } // 返回v1和v2的权值 public int getWeight(int v1, int v2) {
return edges[v1][v2]; } // 插入结点 public void insertVertex(String vertex) {
vertexList.add(vertex); } // 添加边 /** * @param v1 * 表示点的下标是第几个顶点 "A"-"B" "A"->0 "B"->1 * @param v2 * 第二个顶点对应的下标 * @param weight * 表示连通性 */ public void insertEdge(int v1, int v2, int weight) {
edges[v1][v2] = weight; edges[v2][v1] = weight; numOfEdges++; }}

转载地址:http://hayki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TVS测试波形比较,让您更懂TVS
查看>>
yum安装对于下载总是失败的rpm包如何处理
查看>>
快速由PCI迁移到PCIe
查看>>
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的快门
查看>>
视频跟踪算法
查看>>
图像处理技术在视频监视中的应用
查看>>
DM8168 HDVPSS中的显示输出
查看>>
光电系统中的视频处理技术
查看>>
NRZ NRZI及扰码等串行编码技术的基本概念
查看>>
ADV7604介绍(一)
查看>>
无人机光电系统图像处理模块
查看>>
VP6802高清视频处理模块
查看>>
VP6802S01高清视频输入模块
查看>>
VP6803高清视频处理模块
查看>>
CAN总线基础知识(一)
查看>>
CAN总线基础知识(二)
查看>>
DM8148的电源和地(二)
查看>>
基于陀螺进行运动检测的电子稳像方案
查看>>
数字视频基础(一)
查看>>
AM5728概述(1)
查看>>